先看看AI的发展。
AI的诞生:1943年,美国神经科学家麦卡洛克(Warren McCulloch)和逻辑学家皮茨(Water Pitts)提出神经元的数学模型,成为现代人工智能学科的奠基石之一。同年,艾伦·图灵(Alan Turin)提出了图灵机的概念,1950年他又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,探讨机器是否可以思考,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。1956年,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,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。
AI诞生后经历了三次浪潮,前两次主要由政府和科研单位推动,第三次主要由产业界推动。
自AI诞生以来,数据、算法和算力共同推动了AI的兴起: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数据量快速增长,2010年底全球数据量为1.2ZB,2022年突破100ZB,增长了近百倍。智能算力是面向人工智能应用,提供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训练与模型运行服务的计算机系统能力。2022年全球算力总规模达到906EFLOPS,其中智能算力为451EFLOPS。
2012年AlexNet赢得了ImageNet图像识别大赛;2016年AlphaGo击败李世石赢得围棋比赛;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;2025年deepseek一鸣惊人。
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AI芯片。
AI芯片主要包括GPU、FPGA、ASIC,也被称为AI加速器或计算卡,是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大量计算任务的模块,主要包括图形处理器(GPU)、现场可编程门阵列(FPGA)、专用集成电路(ASIC)等。
2022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为442亿美元,2024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680亿美元,同比增长42%。2025年,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00亿美元,中国需求占比超50%,然而AI芯片市场长期被英伟达、英特尔、AMD等海外巨头垄断,国产芯片面临“卡脖子”困境:高端芯片80%依赖进口,美国出口管制升级更让供应链雪上加霜。
尽管如此,在AI迅猛发展的近十年,国内还是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企业。
1、华为昇腾
华为昇腾是华为旗下专注于AI芯片的核心品牌,其产品覆盖云端训练、推理及边缘计算全场景,技术实力国内领先。
昇腾910芯片基于7nm+EUV工艺,采用自研达芬奇架构,FP16算力达256 Tera-FLOPS,INT8算力512 Tera-OPS,性能对标英伟达A100,能效比优势显著,功耗仅310W。至今昇腾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政务云、运营商智算中心及部分车企,并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适配,支持“端云协同”架构。
市场地位:国内AI算力底座核心供应商,昇腾社区已接入17家国产芯片企业,覆盖90%头部云计算平台,2025年规划产能48万片/年,支撑万亿参数模型训练。
2、寒武纪
寒武纪是中国首家AI芯片上市公司,聚焦云端和终端智能芯片研发,其思元系列芯片在训练和推理领域表现突出。思元370采用Chiplet技术,集成390亿晶体管,INT8算力达256TOPS,性能为上一代产品的2倍;910B芯片FP16稠密算力128TFLOPS,性能超越英伟达A100。公司2024年三季度营收1.85亿元,同比增长27.09%,总市值超2400亿元,位列国内芯片行业前三。
技术亮点:全球唯一DDR5模组厂商,内存接口芯片市占率第一,其产品适配字节跳动、小米等头部企业,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智能终端。
3、海光信息
市场布局:2023年净利润15.25亿元,同比增长69.22%,客户覆盖浪潮、联想等服务器厂商,国产替代率稳步提升。
4、景嘉微
景嘉微是国内GPU领域的开拓者,以军工图形显控起家,近年加速布局AI芯片。其JM9系列GPU支持INT8/FP16混合精度运算,适配主流CPU和操作系统,2024年发布的高性能景宏系列芯片实现66.27%营收增长。公司毛利率超60%,研发投入占比64.85%,2023年定增40亿元用于通用GPU研发,目标替代英伟达中低端产品。
技术突破:JM5400芯片填补国内GPU空白,JM7200系列拓展至信创市场,2025年规划支持大规模AI训练,适配边缘计算和智驾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