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SMT设备行业平台!
行业资讯  >  行业动态  >  失效分析黑科技:SEM电势衬度技术如何\"看穿\"芯片内部故障?
失效分析黑科技:SEM电势衬度技术如何\"看穿\"芯片内部故障?
2025年03月24日 09:38   浏览:333   来源:小萍子

在半导体行业,"失效分析"是确保芯片可靠性的关键环节。当芯片出现功能异常时,工程师需要像医生做CT扫描一样,精准定位故障点。而SEM电势衬度定位技术(Potential Voltage Contrast,PVC技术)正是这样一项"透视眼"技术,它能通过电子显微镜直接"看"到芯片内部的电压异常,甚至无需破坏芯片结构。这项技术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密码?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

一、电子束的"读心术":电势衬度的物理奥秘


扫描电镜(SEM)的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时,会激发出二次电子。这些二次电子的产额(δ=二次电子数/入射电子数)与材料表面电势密切相关,这正是PVC技术的核心原理。


想象一下用吸管吹气:当表面带正电(δ>1)时,就像吸管口有气流反冲,二次电子会大量逃逸;而当表面带负电(δ<1)时,则像吸管被堵住,电子难以逃出。通过检测这些电子的数量差异,SEM图像会形成明暗对比的电压衬度——亮区对应高电势,暗区对应低电势。


二、芯片上的"霓虹灯":MOS器件接触孔显影术


在MOS器件中,PVC技术能直接区分PMOS和NMOS的接触孔,其原理堪称精妙:


1. 多晶硅栅接触孔 

栅极被氧化层隔离,电子逃逸困难,在图像中呈现黑洞般的暗区。


2. PMOS有源区接触孔

P型区与N阱形成正偏PN结,如同打开泄洪闸门,电子如潮水般涌出,在图像中亮如星辰。


3. NMOS有源区接触孔 

N型区与P阱形成反偏结,如同电子被"锁"在接触孔内,图像呈现灰暗色调。


这种明暗差异使得工程师无需拆解芯片,即可通过对比版图快速判断接触孔类型。某存储芯片厂商曾利用此技术,在3小时内定位到栅氧漏电故障,效率提升20倍。


三、金属连线的"心电图":断线故障无处遁形


在0.13μm铝制程工艺中,某处理器频繁出现信号异常。传统光学检测耗时两周无果,而PVC技术通过以下步骤迅速破案:


1. 电压对比扫描,发现某段金属线亮度异常

2. 局部放大分析,显示亮度突变边界

3. 能谱分析,确认铝铜互扩散导致阻抗升高


对于铜互连工艺,由于铜的二次电子产率更高,技术人员需要调整加速电压至5kV以下,通过亮度梯度变化识别通孔虚焊。某5G基带芯片正是借此发现微米级通孔空洞,避免数亿元损失。


四、技术进化的三重突破


1. 分辨率革命 

   场发射电子源使空间分辨率突破10nm,可检测FinFET器件栅极漏电。


2. 动态检测 

   脉冲电压调制技术实现动态电势成像,成功捕获DRAM刷新周期中的电荷泄漏。


3. 智能分析  

   深度学习算法可自动识别亮度异常模式,某AI芯片企业借此将分析效率提升80%。


五、未来战场:三维芯片与新材料挑战


面对3D封装芯片,PVC技术正朝多角度探测方向发展。而在氮化镓功率器件分析中,研究人员开发出低真空模式,克服了传统SEM引起的电荷堆积问题。更令人期待的是,与原子探针联用技术已能实现纳米级电势-成分同步分析。


总结 

从28nm到3nm制程,SEM电势衬度技术始终是失效分析领域的"火眼金睛"。它不仅是故障定位的利器,更推动着工艺优化的革新。当芯片结构步入埃米时代,这项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仍在持续进化,用电子束的"光影魔术"守护着每一颗芯片的可靠性。


头条号
小萍子
介绍
推荐头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