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历经两年多去化库存及供需调整后,全球DRAM市场于今年第二季开始迈入复苏,这波涨势是由一连串结构性改变所驱动,包括原厂减产、产品世代交替,以及市占重分配所引发的供应断层,尤其DDR4价格因供应紧缩与需求支撑出现明显反弹。
全球DRAM市场长期由三星、SK海力士与美光三大原厂主导,过往市占率分别约为35%、30%与20%。中国台湾的南亚科市占约1%,而中国大陆的长鑫存储亦积极扩产,市占已达1成以上。不过主要供货商考虑利润,近年来资源明显聚焦AI服务器需求与高阶产品线,将产能转向HBM与DDR5,进一步加速旧世代DDR4与LPDDR4的产品终止时程。
原厂对高阶应用押注的策略已反映在产线规划上,无论是制程技术或封装资源,均优先配置于DDR5与HBM,特别是HBM由多颗高阶DRAM Die堆栈而成,据了解,HBM与DDR5使用相近的1α、1β先进制程,但HBM芯片面积更大、良率更低,生产周期也较长,从投片至封装完成需2个季度以上。这类产品对先进制程的晶圆需求高,加上制造流程耗时,对原厂整体产能调度形成实质压力。
今年以来,三星、美光、海力士皆对外公告将逐步停产旧制程的DDR4产品,终止时点多集中在今年底至2026年中。DDR4产品虽然仍有实质需求,但供给面已无法维持,市场可取得的货源持续缩水,台厂南亚科与华邦电的产能仍难以弥补整体缺口。
需求端来看,尽管DDR5逐步渗透服务器与PC新平台,但不少应用端仍仰赖DDR4,如消费型计算机、嵌入式系统与零售维修通路。在供应快速收敛的情况下,市场出现恐慌性备货,导致价格从今年第一季底开始反弹,第二季加速上涨,甚至出现罕见价格倒挂,根据DRAMeXchange数据,截至6月底,DDR4 16Gb 3200颗粒现货价已超过12美元,远高于同容量DDR5颗粒约6美元的水平,DDR4价格已反超DDR5一倍。
据TrendForce分析,预期第三季消费型DDR4价格仍将季增40%至45%,服务器应用之DDR4也因客户提前抢货而推升报价,整体标准型DRAM价格预期将季增10%至15%,若计入HBM则平均涨幅将达15%至20%。
从应用端来看,手机、服务器与笔电仍为DRAM三大主要需求来源,合计占比超过65%。其中服务器需求近年受AI与数据中心建置推升,对DDR5与HBM拉货力道强劲;而consumer领域则在季节性拉货、关税风险预期等因素推动下,呈现超预期强劲备货潮。
熟悉通路市场业者指出,目前原厂优先供应server用DDR4与DDR5,使得consumer端有排挤,尤其中小订单客户缺乏议价能力,价格上涨压力应会转嫁至终端买方,中阶笔电与主板出货成本上升可能会反映到售价上,而DDR5价格较低,不过需搭配新主板与平台,总体升级成本仍高。但消费性市场价格敏感度高,应仍会加速转向DDR5。
而对嵌入式装置而言,产品设计与平台淘汰需经过完整验证流程,转换速度远不如消费性市场。若要全面导入新平台与新内存规格,通常至少需要时间,预期短期内仍将以DDR4为主力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