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主要讲述稀土材料在半导体中的重要性。
其实稀土跟半导体的关系,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深得多。它不是拿来直接造芯片的,但没有它,芯片厂的机器根本转不起来。芯片制造要靠很多极端的工艺,等离子刻蚀、光刻、抛光、离子注入,每一步都要和高能粒子、强腐蚀性气体、精密运动打交道。稀土材料就像这些工艺背后的“润滑剂”和“护甲”,让反应可控,让设备能长时间稳定运行。
比如刻蚀环节,腔体里充满氟、氯这类气体,普通金属壁早就被腐蚀得坑坑洼洼,掉下来的微粒会直接污染晶圆。用氧化钇这种稀土材料做内壁涂层,情况就完全不同,它能抗住卤素的腐蚀,不掉渣、不反应。设备维护周期能从几百小时拉到几千小时,少停机一次,产线就多出一批晶圆。这就是实打实的钱,也就是为什么全球的刻蚀设备都离不开稀土。
再看抛光。芯片要一层一层往上堆,每一层都得平到几纳米的差距,否则后面的光刻会对不准。抛光液里最核心的东西是二氧化铈——它能一边机械摩擦,一边化学反应,把表面磨得又平又亮。抛光得不好,良率就掉,几千块钱一片的晶圆就报废。看似一桶浆料,背后靠的也是稀土的特性。
还有设备上的磁体,像曝光机、扫描台、搬运机械臂,这些地方都要用到钕铁硼、钐钴磁体。没有这些稀土磁体,设备的加速度、定位精度都达不到要求。芯片的每一次叠层、每一次曝光,靠的都是这种看不见的磁力在支撑。
所以说,稀土对半导体的意义不是“可有可无”,而是“无它不成”。你可以把它想成半导体制造的血液——它流在设备、材料和工艺的每一个细节里。它不负责发光,也不负责运算,但它让那些真正发光和运算的东西能顺利诞生。稀土掌握在谁的手里,谁就多握了一份芯片产业的节奏。
END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立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