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SMT设备行业平台!
行业资讯  >  最新科技  >  芯片内部的铜:电镀工艺如何为芯片形成互联
芯片内部的铜:电镀工艺如何为芯片形成互联
2025年09月22日 14:01   浏览:315   来源:小萍子

在现代芯片中,数以百亿计的晶体管需要被错综复杂的金属导线连接起来,才能协同工作,迸发出强大的计算能力。这其中,成为了搭建这些“纳米级高速公路”的首选材料。而将铜精准地填充到比头发丝还细千倍的沟槽中的关键技术,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——电镀(Electroplating)

图片

为什么是铜?

在早期的芯片中,互联导线主要使用铝。但随着工艺进步,晶体管越来越小,对导线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。铜凭借其更低的电阻率(导电性更好)和更强的抗电迁移能力(更耐用),成功取代了铝,让芯片速度更快、功耗更低。

图片

电镀:为芯片披上铜衣的外衣

然而,如何在纳米尺度的芯片结构上沉积铜,是一个巨大挑战。物理气相沉积(PVD)这类“喷涂”工艺在填充深而窄的沟槽时容易产生孔洞,导致导线断裂。而电化学电镀(Electroplating) 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,它的过程如同给芯片进行一场精密的“纳米级电镀”:

揭秘半导体制造全流程(下篇) - 品慧电子网

第一步:做好准备
在需要制作导线的绝缘层(介质层,如SiO₂)上,已经通过刻蚀工艺雕刻出了设计好的沟槽和通孔。然后,需要先用PVD工艺在沟槽内壁和芯片表面均匀地沉积一层极薄的屏障层(Barrier)。这层屏障如同“保鲜膜”,防止后续的铜原子扩散到周围的绝缘材料中,破坏芯片的电学性能。

第二步:浸入蓝液
将整个晶圆浸入特殊的硫酸铜(CuSO₄)溶液中。

Semsysco TRITON 单片式全自动晶圆电镀系统_东莞微观科学仪器有限公司

第三步:通电召唤

阴极(-):晶圆本身。它被接通电源的负极。

阳极(+):一个由高纯度铜制成的铜靶(Copper Target)。它被接通电源的正极。

当电路接通,电场瞬间建立。溶液中的铜离子(Cu²⁺)带正电,被负极的晶圆所吸引,纷纷向晶圆表面移动。

第四步:精准填充
在电场的作用下,铜离子到达晶圆表面的沟槽和孔洞后,会得到电子,发生还原反应,从离子状态变成金属铜原子,并从下至上、从内至外地均匀沉积在沟槽内,最终实现无孔洞的完美填充

图片

第五步:抛光打磨
电镀完成后,晶圆表面会覆盖一层多余的铜。接下来需要通过化学机械抛光(CMP) 工艺,将这层多余的铜磨掉并抛光平坦,只留下沟槽内那些完整的铜导线,为制作下一层电路做好准备。

图片


头条号
小萍子
介绍
推荐头条